回到首页

寺庙圣地 - 阿坝 - 昌都寺 - 卓斯甲昌都寺

卓斯甲昌都寺

 


时间:2013-6-2 23:16:29 作者:西藏本教 访问量:

       昌都寺从建寺以来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二世纪创建卓斯甲昌都寺时期、十四世纪寺名增加“神奇宝贝洲”内容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
 


 
       据《王臣记》所载,这得先了解一下“嘉琼思巴卓甫”的概况。百寿之祖师幸饶在调伏时期到来时,同时也是莫等氏族中的惹氏化为大鹏鸟降临象雄和藏地弘法期的到来之际。祖师幸饶在深山老林中证得漏尽通后本可涅槃离去 ,仍化为大鹏鸟身,设法以逆时针
方向绕瞻部洲一周,祈祷要为众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尔后便飞抵象雄“夏日祖丹”峰顶,以身、语、意幻化成各种身像,使其地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吉祥之兆,建起了以琼垄银城为主的大山八寺,娶天之恶女所化之如意美女为妻。

       其妻生下白、黄、蓝、花四卵,白色卵为琼噶托拉巴,黄色卵为拉琼坚,蓝色卵为莫琼坚,花色卵为琼帕察莫。夫妇对四子各赐宝贝神魂石一个、自然形成的宝贝城池一座和自然形成的绿松石般美丽的海子一个,并让他们去掌管。孩子们也相继建造了些庙宇。
其中,长子琼托巴创建108座光辉灿烂的庙宇,二子拉琼坚创建“若波琼纳”寺,三子莫琼坚创建八座寺庙,四子琼帕察莫创建“
拉泽贡兰”寺,他们的一生中均获得大权并为众生做了无数善事。

       其中前三兄弟均被推选为象雄“噶甫瓦玛”之怙主。四子琼帕察莫按照父亲“到安康偏远山区八大嘉绒地去,为弘法,维护四业”的旨令,来到安康上部地区一个地似雍仲图形,天似八幅经轮的地方,这里流水潺潺、大山巍然矗立、林茫绿浪翻滚,六峰冰清玉洁,为众人所见。由于雄性大鹏有一对犄角,则被呼为“琼波”,因此至今其六峰仍称为“雄性大鹏六峰”(藏语称“琼坡日则周
”)。

       琼帕察莫到其地后娶智慧大慈大悲王母幻化之美女为弘法伴侣,卵生四子,白色卵所生取名为“拉思嘎汝”,黄色卵所生为“色札”,花色卵所生为“琼布察波”,蓝色卵所生为“拉思纳汝”。兄弟四位也有许多吉兆。按照父命,嘎汝、色札和纳汝三兄弟被推
任为琼布地区僧俗之怙主,至今琼布地区仍有黑、白、黄三琼布之说。
 
     《王臣记》中载:“尊者(琼帕察莫)以神通化作大鹏,在南察瓦绒、德扎、奔莫尔岗、阿达绒等地为众生广为谋利多年,将卡哇
嘎波、图勒芒果、纳莫昂藏、苟拉叶泽、甘波岗日、夏玛雪日、玛钦翁热、雪宝顶等胜地山神地祗降伏,并使之发誓愿做雍仲本教
的护法”。之后,他来到嘉莫绒地区受到嘉绒默尔多天友的欢迎。抵达嘉莫绒中心,一个名叫“独脚”的地方(藏语,意为“沟口
”),当时出现许多吉兆,于是在此地以息、增、怀、伏四业为众生事业尽力。最后,琼帕察莫于木阳马年火虎月上旬,被木雅土
司和嘉绒民众选任为嘉莫绒土司。

      同年底,尊者前往严基嘎达山以南、觉俄吉胜地以北的一个地势如曼陀罗,名叫“米勒色雍”的地方,在那里讲授了世俗神通王法和深邃之本教戒律。娶大悲母类属除怖母之化身即空行五部之塔琼为妻,生下根龙、卓察、旺札和格西札四兄弟。其中二子较有名
气,相传有一贤者曾对象雄占卜师根西唐波的化身尼图莫说:你要是在敬事中修炼好一切猛厉本尊,最后必会得一子。由于如是修
炼之法力,果不其然,次年便有一名具有猛厉标志、胸前显有“索”字、口中呼着“索”字的孩童降生。其名为“俄玛•卓察”,
别名叫“卓俄甲”,名字简称为“卓甲”(即嘉绒藏语读为“卓斯甲”)。按照其父命,弟兄四人分别任四个地方的土司,有人曾
称他们为“嘉绒四大土司”。

       有人曾认为嘉绒十八土司也是由他们分化出来的。长子根龙为大金冉丹地方的土司即大金川土司,二字卓俄甲为卓斯甲土司,三子旺札为小金川土司,善业功绩卓著的四子格西札赴格西札(即今格实札)地方弘法(即格实札土司)。
 
       二子卓札即卓斯甲从刚懂事起就以本教教法为众生办了许多善事(今天周山卓斯甲土司官寨右侧地名仍呼着“卓札”)。在弘法的同时,娶神女昔饶卓玛为土妇,为当地民众点燃了取舍之明灯,大兴行善去恶之业,广赐利乐给予予民,使他们生活在圆满、幸福
和吉祥之中。尔后,来到木尺地方创建了木尺官寨,即今天的撒瓦脚木尺官寨,相传这就是卓斯甲土司最初的官寨。承蒙该持明土
司之加持力卵生得一子,取名为丹巴降参,并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祝仪式。该土司之子继位后对其地实行政教双重统治。

      丹巴降参有个卓号叫“琼帕察俄”,“察俄”二字有“花色”之意,是因他出生于“花色卵”中而得起绰号,故“琼帕察俄”意为
“琼帕王族花蛋”或“圣琼氏花蛋”。另一说:该又称莫尺第二代,其名为莫氏丹巴降参统领卓斯甲十二万户而得“莫尺”称谓,
其中“莫”指“莫氏”、“尺(即万)”为“十万户”的缩写,合起来则为“莫氏十二万户”。

      琼帕察俄即丹巴降参在其中年时期便创建了昌都寺。其建寺的具体年代和时间难以考证,但大致推断约在二世纪。该寺是嘉绒十八
土中最早的本教大寺。

      其后,历代卓斯甲土司及拉丈都将昌都神奇宝贝洲作为 信仰之处。
     
     当时的卓斯甲部的十二万户上至“色嘎甘唐”即“拉泽尕尔当”以下,下至“莫拉曲卡”即“谢吉多让”以上的僧俗男女老幼,区
域内没有教派之分。各不同教派的僧人发展很快,据说最多时有近三千人参加昌都寺法会。每年冬季举办法会或一年一度的拉丈敬
事法会,卓斯甲上下区的僧人皆要剔发整洁后参加昌都寺法会。后来,拉丈见郎索念各地交通困难,同意各教派在当地建庙传法。
昌都寺逐步成为东方嘉绒地区本教文化的中心和政治和经济的首府。

      当时昌都寺的子寺也逐步发展到五十四座,僧人至文化大革命前夕有739名,活佛三位即:李西、普都和夺俄。然而,“文革”中
寺庙因极左思潮的影响受到严重破坏,寺内的佛像、经文、法器和供品等重要文物均难以幸免,各种印板当作食堂用柴烧了近半年
,寺庙建筑墙体被毁,只剩下一些残墙断壁,一时间佛法受阻,销声匿迹数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宗教信仰自由的光辉普照,昌都寺重见光明,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
,于1984年经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在第三十七世李西活佛根嘎坚 参的善意号召下,以过去的一些老僧人和老信众为主,尽管当
时交通极不便利,不少信众又对建庙是否可行半信半疑,还是在原经堂遗址上重新建起了只占原经堂三分之一大的一座小经堂,满
足了僧俗群众的信仰需求,让僧侣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昌都寺也得到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十八世李西活佛新嘉旦真从安多和西藏等地学经归来,于
1995年经政府正式批准在昌都寺坐床后,这位年轻有为的活佛年复一年地对寺庙建设给予关注,修起了公路,通了电,塑了千佛像
,打制了镀银铜质灵塔,修复了活佛寝宫,建起了高约20米的吉祥殊胜佛塔、大厨房、转经长廊等。加强了对早期的各种石刻、木
刻、供品、“三所依”、唐卡、古瓦、卓斯甲雕版印刷的经书佛像等文物的收藏和保护。

      同时,李西活佛还承担起了大经堂的重建重任。他经常教导寺僧要把昌都寺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寺庙,要开拓进取,加强人才培
养,为社会服务,如此才能与我们自己的宗教教义相吻合,才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做一名爱国爱教的教职人员。对寺庙
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古时候堪舆专家认为寺庙的这一方水土是一块宝地,如果能将这一自然环境及海子等管好和保护好,今后一
旦成为一个美丽诱人的旅游胜地,就会成为具有嘉绒历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及宗教文化特色的对外宣传窗口。这里有广袤的草地
、幽静的林茫、美丽的海子、清澈的泉水、秀丽的山川,加之方便交通,距离县城仅30公里,春夏时节鸟语花香,甚是人间仙境,
前程十分美好,一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