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本教文献 - 浅谈信仰问题——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浅谈信仰问题——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时间:2013-9-13 16:13:36 作者:泽绒洛吾堪布 访问量:

三、西藏本教的四种信仰
我们在修行的旅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层次的认知和信仰,每一层的信仰以及价值观都不一样。西藏本教大圆满把所有不同层次的信仰和价值观归纳为四种信仰,那就景仰信、欢喜信、胜解信和不退转信,没有四种信仰不包括的佛学信仰,但其信仰是基于认识因果,承认因果,反对造物主的基础之上。对修行本性的学佛者而言,这四种信仰重于一切,它包含着从此岸轮回走到彼岸涅槃的所有旅程,被称为修佛者的必学课程。
1、景仰信
所谓景仰信是西藏佛教所倡导的最基础之信仰,是修行觉悟精神之开始。我们的修行就是启动于此,为学修佛法的起步。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生起景仰信呢?就是在与善知识、佛菩萨以及高僧大德见面时会生起之仰信,是对善知识有与众不同的信任感、崇拜感和恭敬心。如同孩儿乐于跟随母亲一样,景仰信使人愿意随从善知识,听于上师的指令,乐于从事善业之行。比如对于一个很久没能喝到水的口渴者而言,心里只想着喝水,除了喝水别无其他想法。这种人对水有积极的欲望,但还没有喝到嘴里时的渴望感就是景仰信。比如我们虽然乐于跟随清净的善知识,听从善知识的教诲,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善恶因果是非,对分析和了解善恶因果有积极的渴望,就是景仰信。
我们乐于修行、积善积德,以欢喜随从上师和善知识,但目前还没能听闻佛法,没能分析佛法的道理,对因果、修行的理解也不是很成熟。好比饥渴者对食物有着积极的欲望,但还没有吃到嘴里一样,对修行有积极地渴望,但还不深知善恶业报,但愿意学习因果哲学的状态叫做景仰信。我相信很多学佛者都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对佛法、修行充满兴趣,但还不是很了解学佛的真正目的,或者还不知道如何修行,这种模糊的状态就是景仰信,也是修行的开始。
2、欢喜信——喜悦信
欢喜信又被称为喜悦信、欢乐信,它是在景仰信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坚定信仰。之所以称为欢喜信,是因为景仰信成熟到能辨别是非,认清善恶因果,对此生起无比的欢喜和喜悦,所以称之为欢喜信。如果我们在清净的善知识面前不断地听闻佛法,分析善恶因果和是非道理的话,自然会了解善恶因果业报,能够辨别是非曲直的信任感,并对此产生充满欢喜之感,所以被称为欢喜信。欢喜信如同藏传佛教所说的清水宝。当我们把清水宝置于浑水中时,浑浊将会降于水底,浑水将变成清水,它能分清善恶因果,了解善恶报应。当我们得到欢喜信时,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分清善与恶的因果业报,了解因果的来龙去脉。譬如:牛奶与净水混合在一起,把乌龟放在里面,使其吸取牛奶,留下净水,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欢喜信能辨别善与恶的区别,认知善恶功过,弃恶从善,知道什么叫善,了解如何从善,了解因果细节,那就是欢喜信的表现。
如果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得了稀有而珍贵的如意宝,心里肯定将充满前所未有的欢喜。如果一个人得到欢喜信,就会得到无比的欢喜,因为欢喜信能辨别善与恶的区别,以及弃恶从善的方法。如今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在从善,自以为自己是一位善良的人,于是乱辨善恶,导致造作了更多的恶业。作为一名从善者,首先对善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对善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知道如何从善。如今是末法时代,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来了解善事,从事善业,但所从之善未必是真善和正见。在藏地有以鱼喂狗的故事,即曾有一位从善者,为了积善积德,去海里捉鱼来喂狗。这对狗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或善事,但对鱼而言,是非常残酷、不公的。比如我们出离对好车、豪宅、存款的执着,但我们又执着于佛珠、佛像、佛经与经堂;出离世俗红尘,但依然执着修行、学佛、佛菩萨、宗派、佛学知识,那样的修行也会障碍觉悟,也是没能认知因果的表现。
3、胜解信仰
胜解信仰乃是对因果善恶加以认识和熟悉,胜解信仰比欢喜信仰在信仰深度上更高一层。欢喜信虽然了解善恶因果,也能分析善与恶的区别,但不会深知善恶带来的报应,就是对因果的理解只是大致概念,没有胜解信仰那么成熟。你也许会信佛,信因果,信善恶,但未必对善恶因果的细节非常熟悉。比如有人虽然没有去过拉萨,但也许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他人的介绍,对它有大致的了解。但如果没有去过拉萨,也没在那里生活过,就不能说了解拉萨和熟悉拉萨。欢喜信好比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来了解拉萨,而胜解信乃如同去过拉萨,在拉萨生活之后对拉萨的熟悉感。比如有人也许会买糖,但却没有吃过糖,而有人虽没有买过糖但是却吃过糖,二者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今的我们对善恶因果有所了解,也能接受前生来世等佛学的观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理解,是因为相信佛菩萨而相信因果,是因为相信某某师父而信因果,而不是因为信因果而信佛菩萨与善知识。比如有人问你,有没有前世,你会说:“也许有吧!”之所以说也许有,是因为佛菩萨说过有,因我们信佛菩萨的话,也不能违背他们的观点;之所以说“也许”是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体会到的,因此不敢肯定。当有一天,你真的能回忆前世,预知来生,就会毫无犹豫地相信前生来世,毫无犹豫地信任因果的来龙去脉。
胜解信是在修行佛法或在辨别善恶之后所生之信仰。它不但加深分析了善恶区别,更是知道善恶因果所带来的报应,胜信善恶的结果是苦与乐,胜信苦乐来自善恶,胜信无论因与果之间隔多长时间,都不会枉然,也不会出任何差错。它不但了解前世的因果,还了解前世的前世等无数个前世的因果。我们在师父面前常听善恶是非之道理,辨别善恶好坏,而且相信善恶带来的是苦乐,但未必真正亲眼所见因果的各种复杂关系。生起胜解信时的信任度已经增加到极致,几乎不会生邪见和偏见,也不再生烦恼。胜解信能令我们心态平和,展现智慧,认知本性。上述的苦乐中的乐指的不是世间中的乐,而是脱离生死,证得正等觉之后的安乐,是大乐。
比如贫困者得到金子,心里有无比的欢喜和喜悦一样,之前不认知善恶,不了解善恶好坏,即是通过师父的解释和佛法的经论典,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佛法,了知因果,肯定会有前所未有的欢喜和喜悦,称之为欢喜信;对欢喜信长期研究、培养、实修,对此会有如同婴儿遇见自己母亲一样非常熟悉的感受,被称为胜解信;胜解信增长到极致,不再有退缩,那就是不退转信。
4、不退转信
比如没有去过拉萨,但通过文字、视频短片和别人介绍来了解拉萨,那就是欢喜信;当我们坐上火车、汽车或飞机,亲自到达拉萨的那一刻,肯定会产生与以前所了解的拉萨不一样的感觉,因为那是亲眼目睹,称之为胜解信;虽然到了拉萨,也看见了拉萨的夜景美色,但不会很了解拉萨的城市、生活方式。如果呆在拉萨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地熟悉拉萨城里有多少条街、多少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以及拉萨的生活习惯、信仰模式,这就被称为不退转信。
不退转信即是生于修行有一定成就,不会起任何邪见时的信仰。不退转信不但令人了解善恶带来的苦与乐,还会让人证得正果。所谓不退转信即是不再生烦恼,不再转世于轮回,即是彻底毁灭轮回的所有因缘。
景仰信使人入门,弃恶从善,接触善知识;欢喜信使人辨别善恶,辨别是非曲直,生起智慧;胜解信令人胜信善恶带来的苦乐报应,深知前世与来世,不再邪见;不退转信是在胜信的基础上,积善积德,证得正果,不生烦恼和轮回。
四、培养信仰之方法
培养信仰的方法如下:如果信仰不正确,或老看见别人的缺点和过错,而看不见其优点,就要多看佛教的经典和论典,多了解佛菩萨、大德高僧的生平(传记),深入研究佛教的生死观和无常观,了解因果轮回,善恶报应,就能生起正信。生邪见、疑心、偏见者,往往都是只了解一个人的表面,而不认识其真实面目。这种人只能看见一个人的缺点和错误,不知他除了你所认为的过错和缺点之外还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能使我们学习一辈子,但你可能看不到,因为你缺乏正信、正见。
有的人只看见上师的表面行为,从不过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也看不见上师的优点。上师行为古怪,有可能是为了度化众生,或者你误会了他,或是你只看见表面行为;有的人只关注众生的种种恶行,其实众生从恶是因为他们是无明之子,自我的产物,做错事是很正常的,但如今的很多弟子,不审视自我,不检验自己的过错和问题,就关注别人的是非,这真是令人寒心的事;有的人生病、遇到不愉快时,就对因果善恶生起邪见即偏见和疑心,其实生病或者遇到不愉快的事不是因为修行不起作用,也不是因为信仰不正确,而是因为前世的孽缘,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在我们身上;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修行了很长时间,却没有任何成果,就怀疑因果,怀疑真理。真巴南喀大师曰:“佛与众生之间只差犹豫,当犹豫时你就是众生,远离犹豫就是佛陀。”只要有犹豫和疑心,就不是佛,还没有成佛。修行没有进步,是因为自己不够精进和勤奋,或者修行方法、见地与精进心出了问题。
所谓邪见是错误的认识即偏见,把正确和事实误认为不正确,它是颠倒意识。邪见使我们背弃三宝,从恶弃善,产生善恶颠倒取舍之行为,导致让我们失去正确信仰。失去正确信仰有四种因素:一、过于熟识上师,看见上师的种种生活,会导致邪见,所谓距离产生美,师父与弟子保持距离才能生起智慧;其二、天天接触恶业,眼熟恶业,和作恶者一起,也会使我们生起邪见,或者培养我们的不正信;其三、天天跟随邪见者、做恶人,也会制造邪见;其四、天天时间浪费在世间八风,即过于在乎被赞美、批评、名誉、不愿意失去、想得到很多等世间八风,不培养出离心,不培养正信见地,也会引发邪见。对于需要培养正信的人而言,认识失去正信的四种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认识失去正信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对治。
       缺乏正确见地的信仰不是正信;不承认因果的见地乃不正确见地;缺乏出离心的修行乃不正确的修行;缺少慈悲心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缺乏真爱的慈善不叫慈善;不倡导因果则不为佛法。若想走向正确之路,就要找到正确的信仰和正确的见地,那就是信因果,了解因果。

 

第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