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缘起法——万物真理
时间:2013-9-13 16:40:26 作者:泽绒洛吾堪布 访问量:
7、受支——感受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受支苦乐感与非苦乐。”
受即是感受、感觉、感触之意。它因内在主观意识的辅助,感受到外在的各种影响,所以被称为受和感受。感受缘起是依据触缘起形成的各种感觉,即外境、五根器官、意识三者和合的基础上增长起来的苦乐感应,它使我们感受到客观六境的影响至爱缘起之间所有感应。比如名色缘起播下了种子,逐步成长到触缘起。触缘起为我们提供了能生起苦乐感受的所有条件,准备了感受缘起的一切基础,这就是缘起法。
受即是感受,感受分别为苦感、乐感和不苦不乐感三者,所有感觉都归于此三种感觉。感受缘起分六,即眼识相应受、耳识相应受、鼻识相应受、舌识相应受、身识相应受和意识相应受六受,或者是身苦受、身乐受、心苦受、心乐受以及舍受五受。眼识相应受是眼识、眼根与色体接触而生起的感受,此乃有苦感、乐感、不苦不乐之感;所谓耳识相应受缘起是耳根器官、耳识即听觉、耳根之对象声音三者接触而产生的感受,此中分为苦感、乐感与不苦不乐之感;鼻识相应受缘起乃鼻根、鼻识以及嗅觉对象香味三者接触后所产生的感受,此感受也分苦感、乐感以及不苦不乐之感;舌识相应受缘起乃舌根器官、舌识即味觉、味道三者接触后所生起的感受,舌识感受也分为苦感、乐感与不苦不乐之感;身识相应受缘起是身根即身体器官、身识即触觉、触处三者接触并发生的感受,此中也有苦感、乐感、不苦不乐之感三者;意识相应受缘起是意识器官、意识本身以及法处三者接触使生起的感受,此处也分为苦感、乐感与不苦不乐之感。
佛法所谓的意识也叫做神识、灵魂。它是极顽固、狡猾的分别心或烦恼心,包含了苦感,也有乐感,还有不苦不乐之感。一切妄心都是无明所为,这些妄心都有相续的、分别的、让人烦恼的、不自在的感应,但其本质都是空性。大圆满特别注重指点心性法。所谓的指点心性是让人明白妄心与真心或者明心与无明心的关系和区别,若不了解妄心就无法认知到真心即真我。所谓真心就是佛心,也是妄心的本来面目,它从未受过任何污染。不管进行超度法也好,修持中阴也好,若不懂意识的相续、变化、作用以及其本质,便无法进入本性觉悟之状态。
8、爱支——爱欲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爱支贪欲苦乐等感受。”
爱欲缘起是感受缘起所成熟的结果,其爱不但是喜爱,还有憎爱,主要是贪爱即欲望。它贪欲于受缘起的苦感、乐感以及不苦不乐之感,心生执著、贪婪,使我们放不下受缘起的播下的各种种子,于是慢慢培育,使成为爱缘起。贪婪性的爱,不是慈悲性的爱,这个爱即是放不下苦感和乐感等各种感触。譬如:当有苦感时希望尽快地远离苦感,希望回避苦感;当有快乐感时,愿意享受乐感,为了享受或者追求快乐感,制造各种各样的贪婪、欲望。它的贪欲对象就是苦感、乐感,比如不愿意受苦,希望享受快乐的贪心、欲望心以及追求心,被称为贪欲缘起。
爱有两种,贪婪之爱和仁爱,贪婪之爱乃众生所谓之爱,是凡人所执着的爱;仁爱即是佛菩萨对众生的爱,是无私、无条件的爱。贪爱来自无明、自我,它不清楚自己的爱和所爱;仁爱乃基于慈悲心、无我,所以很清楚自己为什么爱,什么是爱。贪爱是六根烦恼之一,也是欲望三界的有漏诸蕴,就是贪欲于宇宙万物。贪爱既是五毒之一,也是此次所提到的爱缘起。仁爱是由慈心和悲心生起的爱心——无自私、无执着的爱心。贪爱与仁爱的区别即在于自私与非自私之别。真正的爱心既没有无明,也没有贪婪和执着,因为它远离自我,远离了我执。爱缘起是通过受缘起极致成熟并培育的贪婪和欲望,是感觉外境之味。它的作用是生起喜爱、能聚后有、脱离苦受、享受安乐;其贪念使人生起有缘起,起到再次受生的作用,正如口渴时贪水、受苦时求离苦一样,让人再次投胎受苦。
9、取支——取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取支更为贪婪于感受
取缘起支是贪爱缘起成熟圆满使人为此采取行动,就是爱缘起增长到极致,为了所爱不择手段就是取缘起。取缘起乃爱缘起贪欲于受感的属性成熟到极致,使人反复欲遇美境快感,乐于忍取其快乐为取支。爱缘起和取缘起都是属于贪爱,都是自私的状态,都不离无明、我执和自我,只是爱缘起是尚未成熟之欲望;取缘起乃贪欲成熟到极致的状态。爱缘起乃尚未喝酒之前对酒的贪欲,或者尚未满足色欲之前对色的贪欲;取缘起则乃如同喝了酒之后对酒的贪欲,或者变成酒鬼之后的贪欲。
所谓贪欲不单单是想得到,还是想远离的妄想。比如希望远离痛苦之感,因为谁也不愿意受苦,但希望得到快乐感,因为人人都追求快乐,都想得到快乐。渴望远离苦感是贪欲,希望得到快乐也是贪欲,如此的贪婪叫做爱支;爱支成熟到为离苦得乐采取措施并取得,称之为取缘起。取有由贪念动机使人行其事之意。爱支与取支在本质上都属于贪心、自私,但从缘起发展的过程来讲,爱支在前,取支在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爱缘起和取缘起的贪欲对象就是受缘起的苦感、乐感和不苦不乐之感。受缘起好比一坛美酒;爱缘起是一直贪欲美酒,但尚未喝到嘴里;取缘起如美酒不但喝到了嘴里,还不断常取其美味,并最终变成酒鬼。
10、有支——有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有支利于再生之作用
有缘起又被称为有支,它是以爱缘和取缘为因,就是上述的爱支与取支发展到极致,并形成为必会再生的所有能力。它虽然完成了再生的所有能力,但是是尚未出生之前的缘起。“有”是缘起、存在、所知、可能等意义,有也是因果、万物、轮回之意。有的作用很大,它通过爱缘起、取缘起的积极培育,形成为再生的必然能力。譬如:名色和意识中的意识如良田和种子,处缘、触缘、受缘都是种子的成长过程;爱缘、取缘犹如气候、温度、湿度、农耕;有缘是因此取得必生萌芽的能力。
我们先拿胎生来作比喻吧!要胎生就需要父母的阴阳、灵魂、当时的阴气、阳气、随着业力,才能生育。以名色与意识结合以及处缘起、触缘、受缘为爱缘、取缘的奠定基础,成为了生起有支的重要作用。
11、生支——生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生支使人生于新环境
生缘起又被称为生支,即是出生,包括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所有众生皆包括于此四生之内。生缘乃由有缘起造成的人生因缘,也是所有众生的生死关头。有缘起之力具备所有因缘,于是直接转生,六根圆满,住众同分,成就痛苦之蕴,被称为生缘起即生支。生缘起分为胎生、卵生、化生和湿生四生。其中,家畜、禽兽、野兽等为胎生,鸟类、蛇和龙族等是卵生,昆虫、地狱、饿鬼大部分都是湿生。根据《俱舍论》所述:人类分为四洲,西牛贺洲人为化生,北俱卢洲人为卵生,东胜神洲人是湿生,南赡部洲人初劫时是化生,后为卵生和湿生,现在是胎生。也就是说今天的地球人都是胎生。据《俱舍论》等本教经典所述:天人中的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界乃胎生,其余天人为化生,色界天和无色界天是有漏禅定而生。其中五净天以世间的胜观而生。
从人类的角度而言:十二缘起中的“有缘”完成了“生缘”的所有前提条件,成就必生能力,于是直接受生,五根成熟圆满,成就了身口意含有的五蕴。它需要意识、父母的阴阳、阴气、阳气、业力,最后成功取得生缘。
12、老死支——老死缘起
《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云:老死使人身体渐退缩
十二缘起乃是轮回观
老死缘起即是老和死两个因缘。所谓老缘起乃出生后,由于体内的五大元素能量----五蕴即身口意相续变异,变迁到五根衰弱、身体失色时的过程叫做老缘起;当我们呼吸停止,今世的所有感应或环境都结束,面临另一种环境时就是死缘起。人虽然必死无疑,但死期不定,有的生下来就是死尸;有的生完就死;有的成年时候死亡,有的老年之后才死,所以死期不定,未必都是老死而亡,所以把老缘起和死缘起列为一支。
十二缘起好比一棵大树。无明缘起开启了种树的序幕;意识就是播种种子的田地;善业、恶业、不动业如所播种的种子;名色与意识缘、触缘、处缘、受缘乃是种子成长的过程;爱缘、取缘如贪欲吃果子,而积极地培养大树;有缘起乃果子成熟并随时可生出水果的过程;生缘起即是已生的果子;老死缘起乃果子因为缺水、缺阴阳,而最终慢慢枯干、腐烂以及毁坏。
二、十二缘起的略义
为了尽快了解十二缘起的全部内容,根据《菩提道次第三百颂》之文,把十二缘起归纳为四支即四个缘起。详细内容如下:无明缘、业力缘、两个意识中的因位时的意识即三者为前生结束并能引起今生之缘起,被称为三能引之缘起;两个意识中的果位时的意识、名色缘起、处缘、触缘、受缘四支是被无明、业力、因位时的意识三者所引发之因缘,被称为四种所引缘起,是三能引缘起成熟之果;爱缘、取缘、有缘三者乃培育今生之业力,使我们转生于来生,被称为三能生缘起;生缘、老死缘起是被爱缘、取缘与有缘三者所成就的成果,被称为两个所成缘起。把十二缘起都归纳于能引、所引、能成、所成四个缘起中,被称为四支缘起。
十二缘起如何归纳于轮回的因果二谛之中呢?详细情况如下: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轮回二谛,即是轮回的因果。自我和无明带来的烦恼与业力为轮回之因,被称为集谛;烦恼与业力带来的各种苦难为轮回之果,被称为苦谛。十二缘起中的第一位无明缘、第八位爱缘、第九位取缘三者属于烦恼缘起;第二位业力、第十位有缘二者乃属于业力。这五者乃属于轮回之因——集谛。意识缘、名色缘起、处缘、触缘、受缘、生缘、老死缘等七个缘起乃属于轮回之果——苦谛,十二缘起被归纳于轮回因果二法之中。十二缘起要轮转一轮,需要两个转世或者三个转世,甚至是无数个轮回转世,才能轮流一轮。
三、外缘起——植物缘起
所谓外缘起是指有情众生——生物世界之外的所有事物之变迁。如器情世界——物质世界的一切万物聚集了众多因缘,因缘比较复杂,产生了各种不同形色、功能的万物。正因为它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所以一直处于不停的变化中,并生起各种事物。我们先拿一颗大树来作比喻吧!大树发育需要种子、良田、温度、颗粒、苗芽、干、茎、穗和果等,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这因缘就不会圆满成功。依次生起,依次变化,被称为缘起。这些都是因果变化,是万物的真面目,它的变化从未停止过,但它的本质始终不离空性,不离无我的智慧。比如一部电视剧,首先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于是以其故事造一本剧本,其中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除了剧本,还需要导演的智慧、演员的演技、制片人的技能制造,以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成功完成一部好的电视剧。
再举个例子,一台电脑需要很多的部分构成,包括各种零件、部门、技术人员等等。它在厂里的时候,只是个尚未出售的产品;但它进入商店,很多人采购时,它就是商品;当有人买了它,用于自己的生活里时,它就是生活用品;有一天它毁坏了,此时的电脑也就不再属于你了。这些都是缘起,都是相互依存的,而非独立存在。
再举个例子吧!要成立一个完整的家庭,需要夫妻之间彼此的理解、信任、爱、责任。若没有了这些,这个家就难以成立,即便能成立也未必能维持到最后一天。要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就需要理解,理解基于彼此的了解。我们不是不爱对方,每个人都有爱,因为人非草木,但未必知道如何爱一个人,就是找不着爱的方式。不爱跟不会爱是两码事,要爱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如何去爱她(他)。家庭需要的是和睦,和睦的前提就是爱,爱的前提是彼此的理解,理解才能信任,信任才能去爱。
要了解缘起空性,就要熟知因果关系,因为因果涉及到我们的无数个前世、无数个来世,自无始以来我们无数次转世于轮回,都跟因果细节有关系。因果可以说是我们自转世于轮回至今的全部来龙去脉,只有佛教的因果观才能解释这一切。人的生灭、成败、万物的变迁都是因为因果。可以说宇宙万物都是因因缘而生,但也由因缘而灭。比如在某某时代会出世一尊佛,之所以出世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是因为时代需要这个人,或者时代创造了这样的传奇人物。如果时代不需要,社会不需要他,那么他的出世也将不会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