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无量心——如何爱众生
时间:2013-9-13 16:54:56 作者:泽绒洛吾堪布 访问量:
慈悲不仅仅是对受苦的众生表达怜悯、关怀,也不仅仅是知道他们的追求、真心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回避种种痛苦所发的心,更是一种持续实际的去帮助他们的决心,愿意尽一切能力帮助他们消减痛苦,创造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愿一切众生得到快乐和快乐之因,称为慈悲心中的慈心;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和痛苦之源,被称为慈悲心中的悲心。如果没有慈心,只有悲心的话,只能怜悯、可怜他们,不会实际地去帮助他们,也就称不上无量的慈悲心。譬如:看到有个小孩掉到厕所里时,我们不可能仅仅是怜悯他而不去救他,得想尽办法把他救出来,这样慈悲才能完整。我们救他的时候不能图回报,因为他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一个母亲救自己的孩子是不会有任何要求的。
人不能太自私。当自己的家人陷入痛苦和危机时,自己独自再怎么快乐都没有任何意义;当自己身边的人不快乐时,自己过得再自由也不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让别人快乐其实就是让自己快乐,因为始终几乎都在对亲仇的爱憎之中,有的人不快乐,我们就感到不快乐;但有的人痛苦,我们也不感到不快乐,那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有仇人和亲人的分别心,我们有爱憎之心。所以身边的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
佛教的慈悲心所追求的快乐是最和谐、和善的觉悟、解脱之明道。它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追求觉悟、自由,也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快乐,亦不仅仅是为了某个民族或国家,而是为了天下众生的快乐,包括人类、动物以及无形的生灵,所以其爱心最为圆满。因为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做过他们的父母,我们之间曾经存在过父子、母子、夫妻、甚至仇恨的关系。
当自己真正看清“我执”和“我爱”时,就会发现它们是伤害别人、更是伤害自己的根源。我们曾经做过的所有坏事,都是因为我们执着于一个虚假的自我,使“自我”变成生命中最爱的元素。所有造成恶业的负面思想、行为、欲望都是由“我执”和“我爱”产生。每一种障碍都是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我们生生世世产生的自我,我执、我爱所织成的无明网,在生生世世里,将我们束缚得越来越紧。我们必须解脱我执、打破我爱的迷网。当我们真正了解“我执”几乎使我们无法发挥无条件的爱,阻塞我们的真爱,即慈悲的源头时,我们才有决心努力去摧毁“我执”和“我爱”这两个敌人---是它害我们流转于轮回,是它让我们变得更加不自在和痛苦。
要想打败“我执”和“我爱”,就必须修好慈悲心,慈悲心修得到位才能发挥真正的智慧。有了无我智慧,我们才能变得更加理智和自在。假如没有慈悲,我们生生世世都无法战胜“我执”和“我爱”这两个敌人,所以我们必须修习包容心、忍辱心、利他心引生的慈悲。只有慈悲才能驱除嗔恨、自私以及其他任何障碍。
慈悲也是一切治疗的来源。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等不治之症,如果能够以充满慈悲的心来承担自己的痛苦,同时还能承担其他病人的痛苦,毫无疑问,那将净化他过去的恶业,消除现在和未来使其痛苦延续的因素。
3、浅谈舍无量心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舍无量?《四发愿文》云“愿诸众生远离乐苦二法住无量平等舍。”舍无量心中的”舍”有放下自私自利、无分别之意,即是放下爱憎、执着、分别意念。因为有舍才有得,放下爱憎、分别才能得到平等。一切众生都被自私的感情所控,意识里充斥着仇恨、贪婪、自私自利、自爱、自满。作为学佛之人,我们应先放下憎恨和贪念,放下敌人和亲朋之分别心,放下对亲人的执着、贪婪,放下对仇人的憎恨、记仇,培养不分亲疏和爱憎的无限之爱。作为佛教徒的我们,应该知道亲缘无常,爱憎无常。有的众生这辈子是亲戚、朋友或父子、母子与夫妻关系,但上辈子我们与他们也许是仇人,下一世也有可能成为仇家。由于我们和他们在上半辈子时是仇人,但在历经了很多是是非非,累积了各种缘分之后,又成了亲人或者爱人,他们以此来报复我们或者来讨债。
藏地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户富贵家族,他们家有一头牛,他们把这头牛给杀了,刚好在享用牛肉的时候,有一位高僧大德,来到他们家吃斋。在吃饭时,有一只猫在中间跑来跑去,家里的每个人都给它一巴掌把它赶出门外。他们家还有一个刚生下的宝宝,所有家人都抢着抱他,甚至为了抱他而争吵。那位大德用自己的慧眼看这一切,看见那头牛是他家爸爸的灵魂,那只猫乃他家妈妈的转世,而那个小孩则是他们仇人的灵魂,转生到他们家是为了讨债或者报复。当时大师就说了这么个话:“吃父亲肉,殴打母亲,仇人抱在怀里,这世间人真的太可笑了。”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或动物都有爱,但他们的爱是只对自己的父母、亲朋的偏爱,非大公无私、不图回报的无限大爱;对仇人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人,通常心中生起的是无法克制的恼怒或仇恨。我们从来都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似乎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人们通常会说:“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是我的仇人或者做过对不起我的事”;“我喜欢他,因为他是我的爱人或亲人,因为他对我好”。但我们是否能断定这个仇人从没有成为过我们的亲人和爱人?我们总是用这种很狭隘的心态去思考、看待问题,所以会引起很多不良的行为。如果打坐者缺乏了这种爱,那么我们的坐则不会有很大意义。我们眼下的问题,是如何把无私的爱融入到禅定当中,使我们定中感受到爱、慈悲心的感触,被称为大乘佛法的禅。
其实我们的很多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被自我所控制。昨天对我好的人,不一定今天仍然对我好;昨天害我的人,不一定永远在害我。今生你的仇敌不一定就是你过去的仇人,说不定在过去世中他是你最亲的、互相关爱和欣赏的人;今生的亲友也不一定是过去世的亲友,或许过去世中他就是你的仇人,互为仇敌相互残害呢。佛祖在经部里说:“亲仇无常,爱憎无常,关系无常。”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都在无常,没有一样一成不变的。
我在三年前看过一本大德传记,那位大德叫绰念坚参大师。绰念坚参出生不到两个月就开口说话,而且说得很奇怪。有一次母亲出去做事,回来晚了,当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孩子哭得很厉害。母亲抱起孩子问:“你哭什么?”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小孩开口说道:“我害怕!”孩子的这句话把母亲给吓的不知所措,无意中说道:“怕什么,母亲不就在你旁边吗?”孩子说:“妈妈您不知道,我怕的不是现在这个环境,我回忆了很多我的过去生,有一次我转世为蛇,天天吃别的动物,有一天累了,盘绕在石头上晒太阳,结果被老鹰给吃掉了;有一次,转世为野牛,吃草时,被猎人所杀;有一次在印度的一个地方转世成一头大象,掉在谷底,活活饿死……所以我很害怕啊!”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也有未来。过去世我们曾转生过各类动物,吃过别的动物,也被别的动物吃过,所以我们与众生之间无所谓亲疏之别,爱憎之隔。
现在我们非常关爱和重视自己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幸,我们会感到比他们还要痛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完全是在前世当中我们所害过的冤亲债主轮回成为我们的亲戚,通过亲密的关系来折磨你,报仇与抱怨,这是在讨债。
在无始劫的轮回中,我们现在的敌人没有一个不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不用讲前生和来世,就只观察今生,我们亲眼所见的有些亲人就变成仇人,有些敌人与仇人后来成为好友,这并不少见。今天的朋友不一定明天还是朋友,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仇人;今天的仇人不一定明天仍是仇人,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亲友。所以,我们眼前的敌人和亲朋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无常的。执着于敌人或者亲朋、爱人的关系,在乎对他们的爱憎和情绪,都是错误的,都是不真实的。我们实在不必要对人与人的关系过分执着,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就今生来讲,完全是由我们的观点和认识形成的,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对前生和后世来讲,更是变化多端的。
可我们又为什么对身边的人那么在乎呢?特别是对现在的父母儿女全身心地付出,大家经常说:“就好像是欠了他似的……”。的确,就是前世你欠他的,今世是来讨债的,你就要为他负责任。因为你曾经把他作为仇敌,用很过分的态度和很残酷的手段来对待他。每日想尽办法,用尽手段去伤害他、折磨他、去阻碍他的一切发展,所以现在受到如此的报应。他曾感受的一切情绪现在都要你来感受,其实这很公平。我们是要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与人和睦团结,但不能为了孝顺两字伤害到其他无辜的人,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所有众生都是父母,都是亲友,所以佛陀说:众生平等的。要得到舍无量心,就要放下自私、偏袒,才能得到平等心,才能得到无我智慧。
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呈现这般的颠倒,我们过分的爱与恨,积累为各种恶业,使我们生生世世交织在一起,在佛菩萨的眼中,这真是疯癫一般,都是无明和谎言所导致的。
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一刹那,不确定,所以我们对每个众生,都要像对父母或儿女一样的认识,并且要如先前的历代上师们一样,用平等心看待仇敌和亲人,才能看清这背后的真相。
那么,我们如何去修平等心呢?首先,对于仇敌以及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要努力地放下,避免生起愤怒和仇恨。如此修行,直到看到仇敌时就像看待没有利害关系的平常人一样,甚至能把他当作亲人为止;然后进一步的,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人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再进一步,对一切众生都生起如同对今生父母一样的爱和付出;最后修到对亲友、平常人、仇敌都像对待父母一样无分别地生起慈悲心。
如果我们对所有人既没有愤怒、记恨也没有慈悲和爱心,仅仅是冷漠,这不能叫平等的舍无量心。无量平等舍如同仙人招待客人一样,没有上下、高低、良莠之分,都给予盛情的招待,都是热情款待。如此,我们要把天下众生作为我们慈悲的对象。为六道众生发慈悲心的话,必须要有一切众生平等的看法,只有平等地对待,才是真正的舍无量心。如果无论对帮你的还是伤害你的,或者无论对爱你还是恨你的,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以亲生父母的待遇对待他们,你的无量心就修成功了。
4、浅谈合格之僧人
如今为末法时代,假冒的僧人、活佛、堪布、法师甚多,众生因有过多的欲望和贪婪,容易被这些假冒的人所蒙蔽。我在汉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被假僧人所骗的居士,使我心里十分伤痛。他们缺乏智慧,没有福报,不懂因果,不了解佛法,当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好不容遇到一个僧人,但这个僧人恰恰就是误导你的假冒僧人,这真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有的人不但被骗,而且愿意被骗,还把他视为佛菩萨、供养之境。如果这个心态一直维持到最后,始终不被邪见所污染的话,那也可以。他骗你是他的过,而你一心一意供养是你的功德。但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他是个没有经过实修就带弟子的不如法的师父。
其一、什么叫合格的僧人
梵语称为“僧人”,藏文对字是“扎巴,”象雄语称“幸饶”;汉语音译为僧人、和尚,意译为出家人,实际就是所有修行人总称。从印度佛教的角度来讲,僧人即是出家修行者,出家是为了方便修行,因为很多人敬重出家僧人,僧人即代表了所有行者,因为只有出家才能弘法利生。但到了藏地就不太一样,除了显宗四部,还有密宗四部和大圆满三部等修法,修行不一定非得出家。
修行的基本为律藏,而律藏之精华为戒学即戒律,戒律的目的是调整三门,净化心灵。能调整三门、净化心灵、觉悟本性的都称之为戒律。显宗有显宗的戒律,密宗有密宗的戒条,大圆满也有自己的戒律。佛说过:“若不守一条戒,则不为我弟子。”行者无论修什么法都得受戒,没有不受戒的修法。
显宗戒律主要以沙弥二十五条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为戒律之根本,如果可以的话,其上再受个菩萨戒,被称为显宗的戒律。密宗戒律更严格、戒条更为众多,内容更深奥,但也有很多方便之处。佛祖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戒律分为出家和在家戒律,出家戒律则为上述的两个门类;在家戒律分为八关斋戒和居士戒。居士戒又分为居士一条戒、两条戒、三条戒、圆满戒和皈依戒等多种。一条戒即是不杀生或是不偷盗等守一条就可以;两条戒为不杀生的基础上再守不偷盗,则为两条戒;三条戒则是不杀生、不窃盗上面再受不妄语或是不邪淫,则称为三条戒;皈依戒乃是皈依的所有戒律;圆满戒为守持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除了自己的爱人)、不妄语四根本戒上面再受不吃肉、不饮酒等其中一个,则谓圆满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