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本教文献 - 四无量心——如何爱众生

四无量心——如何爱众生

 


时间:2013-9-13 16:54:56 作者:泽绒洛吾堪布 访问量:

       出家和在家行者虽然都是修行人,但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佛教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出家人,所以出家人代替了所有行者,在家行者则不怎么受尊敬,汉地和南传都是如此。到了藏地就不一样,他们仍然注重密宗,以密宗为修行之根本,甚至说密宗不依显宗而单独可修。当到了八世纪时,吐蕃为了改朝换代、为了打败象雄王国,藏王对藏密做了严格的调查、改革、改名、纠正,但改革尚未完成,藏王圆寂,病毒留给了后人,导致自八世纪乃至四五百年来藏地显密不和,有的敬重显宗而鄙视密宗;有的过于重视密宗,而抛弃显宗,藏地显密教法水火不容,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四五百年。之所以显密不和,是因为密宗源于象雄(如今的雍仲本教),显宗来自印度的中观和唯识,两者在文化上、思维逻辑都存在差别,所以显密不和。后来藏地出了贡佐巴大师、美敦巴大师、龙钦巴大师、宗喀巴大师、萨迦巴大师等各大教派的精神领袖,培养了很多实修极致的高僧大德。其中伏藏师、世系活佛、持明大师为修密行者;堪布、格西,包括不通僧人为显宗行者;虹化者等大圆满修者为禅修行者。
       大概五百年前,本教著名行者良美巴大师、格鲁派开创者宗喀巴大师等繁多高僧出世,对藏传佛教进行研究,改善或补足了很多修行方法的不足。尤其是良美巴大师毕生实修显、密、大圆满三法,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实修经验,开创了显密双修的大道。他说:可在显宗沙弥、比丘戒、甚至在居士戒基础上修密宗,显宗和密宗是理论和应用关系或者前修和正行之关系。宗喀巴大师和良美大师交口称誉为:“人们陷于末法时,佛法精髓为戒律。”显密好比左右手,对于行者而言,两者缺一不可。所以修密者不能离开显宗,修密和大圆满皆基于显宗的见修行三法,才称得上是显密双修。良美大师云:“以显宗为前行,密宗为正行,大圆满为结果。”又说道:“佛法根基为戒律,佛法精华为密法,佛法究竟为大圆满。”所谓如法就是要知道入哪一个法门,受了哪一条戒律,才能知道什么叫合格的僧人。
       不能以为穿个红色衣服,剃个头,念念经,会讲几句佛教知识的就是出家人。仅仅身体出家是不行的,还得看他的心有没有出家,有没有以出离心为戒律之基础,否则容易被人所骗。如今很多假冒之僧人,跑遍藏汉两地,以活佛、堪布、师父的名义,骗钱骗色。完了用所骗取的钱给自己买洋房、开名车,这样的师父就不如法了。出家是为了让你低调、谦虚,放弃世俗红尘,但现在我们的出家不但没起到减少贪婪、消除烦恼、放下红尘的作用,反而制造了更多的贪婪和放不下。
       其三、如何供养合格的僧人
       佛教的积福和做善事之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那就是供养与布施。供养与布施本质上都是善事,但因为对境不同,方法和心态也就自然有区别。供养的时候,在没有悭吝、舍不得基础上,供养者对供养对境还要有恭敬心、虔诚心,否则就谈不上有意义的供养。而布施时,也是一样的,要在舍得、不悭吝的基础上有怜悯心、慈悲心。要知道,我们不能以怜悯心、慈悲心供养三宝,因为他们不是怜悯的对境。
       如果供养僧众、寺院、高僧的话,那是最殊胜的供养,也是最好积福方法,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佛。扎敦巴大师云:“三宝中有牙齿的三宝和没有牙齿的三宝。”有牙齿的三宝则是僧宝,若能供养僧宝,则不但有供养之功德,而且还有享用之功德,享用完了还会为你发心、观想和回向等等。三宝当中僧宝是唯一跟我们有关系的三宝,唯独他才能跟我们交流,教化我们。对于凡人而言:难以感觉到佛的存在,因为佛是觉悟本性的境界,而我们还没有觉悟,所以我们只能把佛像当做佛来供养,但佛像只是佛的像而已,并非真佛。其实佛不需要我们的供养,只是我们自己需要培养舍得心、虔诚心、恭敬心,所以进行供养。
       本教《八关斋戒经》云:“很久以前一位虔诚者,为一名僧人供养了一餐,使他生生世世远离饥馑之难。”《经部》曰:“供养一千尊佛,还不如供养一个众生,因为他们需要你的供养;供养一千个众生,倒不如供养一位僧人,因为他能利益很多众生;供养一千名僧人,还不如供养自己的根本上师,因为他对你在修行上有恩。”《密宗续部》里记载说:“供养千尊佛,不及于供养上师的万分之一,因为上师是诸佛之集,是直接令你成佛觉悟的引导者。”美敦巴大师云:“若能令师满足,则乃究竟之福。”此次提到的上师不是如今我们所看见的那些贪财者,而是学识渊博、实修圆满、高尚品德、有传承经验的高僧。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引导你,教化你。
       我们不能以被动的心来做供养,必须是自愿的,而且是由虔诚心、恭敬心所引发的善事,才是真正的供养。如今有的僧人说:“你供养我多少多少钱,我就给你做灌顶、指点心性,传某某法。”如果以金钱与灌顶、指点心性相比,即便是几百万几千万,都不及一个灌顶的万分之一。但如果这灌顶,不要弟子的虔诚、出离心为基础,不以师父的实修和传承为依据,直接用钱可以买的话,地球上第一个成佛的可能就是美国人,佛法也将被淘汰。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比如两个居士一起来拜一位师傅,其中的一位供养了一千块钱,而另一个很被动地跟着他供养一千块钱,这样的供养不会有很大的功德。
僧人可以接受他人的供养,但要真真当当的接受,不要用诈骗、欺骗的行为获得供养。堪布、格西和活佛都只是个身份,只是在管理寺院、僧众时的方便法,不是真正的你。连我们的身体、语言和心都是无我的,还能有身份吗?有人供养你是因为你身为出家人,或者你在做令人敬佩、深信的事,而不是你的身份。如果他的供养是自愿、不是被动的,你用慈悲心胸来接受其供养,对他对人都是有帮助的。钱在他的手里,要么花在吃喝玩乐,要么就花在无意义之处,你替他积善积德,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供养的时候,心态很重要,即除了上述的恭敬、虔诚心之外,还要三轮空体无缘殊胜。所谓三轮空体即是供养者、供养对境、供养之物以及供养的功德皆归于空性法界中。法界纳入于本性无思无念,最后就是无我的智慧。
 
、浅谈喜无量心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喜无量。这里所提到的喜是欢喜、乐意和喜悦,就是乐意去帮助众生,感觉为众生发慈悲是令人非常高兴和欢喜之事。作为修大乘佛法的我们,唯一愿望就是一切众生远离众苦、走向解脱,实现愿望是非常令人喜悦的事。我们乐意帮助众生,他们幸福我们也幸福,他们快乐我们也将会快乐,无论为他们付出什么都是高高兴兴的,而不是被动、强迫和不愿意的,应该觉得这都是令人欢喜和喜悦的事。
首先我们可以把最亲的人或最好的朋友当做修喜无量的对象。于是,真心希望为了他们远离嫉妒情绪,随喜他们的每份快乐和幸福。每个人都有使人羡慕、赞美之处,譬如:身份高贵、权力广大、学识渊博、无限的特异功能、丰富的金银财宝等,总之,人们有很多令人羡慕和赞美的地方。喜无量就是不嫉妒他人的幸福和快乐,为他良好的条件而喜悦、为他高兴,特别是衷心希望他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希望他事业有成,仅作善事,不做恶业,走向解脱。我们也衷心希望所有众生像他一样得到人天福报,得到殊胜的快乐和幸福,最后遇到清净的善知识,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使他脱离苦海,永久快乐,而且我们很乐于做这一切,这就是喜无量。
然后,保持如此的心态,再将对平凡、非亲非故的人作为对象而修喜无量,不嫉妒他们的好,不计较他们对我们的不好;最后这样的思想再用到仇人身上,特别是在嫉妒的对象上去修喜悦心。之所以这样修,是因为凡人若看到仇人与敌人享受幸福、拥有丰富的金银财宝,就容易产生嫉妒、仇恨、不悦之心。如果我们从根本上拔除嫉妒,或者修好喜无量心的话,无论他是仇敌还是亲人或者非亲非故之人,都由衷地希望他们幸福和快乐,而且为此高兴。我等修喜无量修到仇敌和亲友无分别,能像对待亲人和爱人一样对待仇人为止,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喜无量心。发喜无量心是不嫉妒别人的功德、福报、优点,不贪婪金钱和名利,并且为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喜悦、欢喜。
如果我们的心被嫉妒心所腐蚀的话,将永远看不到别人的功德和优点,而且会使自己陷入痛苦而积累业障。比如一个充满仇恨、嫉妒心极强的人,他只会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的好。这种人他见不得别人的好,永远无法发现别人的优点,也不会为别人的幸福感到高兴,很自私、自爱。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优点,会让其心里不舒服,永远认为对方身上一无是处,还扩展到把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愤怒的对象,这将处处为自己挖下痛苦的陷阱,无法从自大、傲慢、嫉妒的痛恨中解脱,也看不见别人优点。所以我们要学会为别人的好发喜心,不管对亲友、平凡人、敌人等什么样的对象都要能够为其幸福快乐感到喜悦,如果能这样坚持的话,我们的嫉妒、贪婪、野心、欲望等所有烦恼将如沸水中注入凉水一样,内心不再浮躁和痛苦。我们从内心中能为别人欢喜,同时自己的意念也能得到安乐,而且能消除嫉妒等所有不健康的心态,增添福寿。
有些人除自己亲友之外经常嫉妒别人,有时候连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等最亲的人都成为他嫉妒的对象。大家条件差不多的时候还好,一旦某一位朋友或者兄妹突然发财,或者在学习或事业上比自己强大,心里就不高兴,而且怨恨自己没有这样的福报,埋怨自己的环境、父母,用嫉妒和嗔恨心折磨自己,反而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和痛苦。其实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而且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多富饶和圆满的功德,如果连最亲的人你都不能为他高兴,那更别说把喜悦心扩大到仇人及每个众生了。
       为别人感到高兴,能够祝福别人,从心里欢喜别人的好,随喜别人的善事福寿,就是对自己好,解脱自己,成就自己。喜无量即是乐于发慈悲心,愿意为众生付出一切,觉得为众生付出是令人高兴和快乐的事。如今很多人也在做很多好事,但他的好事都是被动的,或者做给别人看的,或把做好事当做娱乐,这就是没看见做好事的真正好处。应该真心希望所有人快乐,而慈悲心真的会让所有人幸福和快乐,所以值得高兴,因此乐于做一切利生事业。
第 1 2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