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佛事动态 - 英国将成为佛教沙漠中的绿洲

英国将成为佛教沙漠中的绿洲

国会立法,佛教成为英国各中小学校正修课,史无前例。


时间:2014-2-24 22:59:53 作者:西藏本教 访问量:

  有史以来,英国的教育政策,针对宗教教育方面作了空前之改革。传统唯一基督教之教育法令已由“修改教育法令1988年法令第九条之第三款(The“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Section……9(3)”)代替,改为中小学宗教教育”这不仅反映了大英王国以基督教为主的传统,且顾及与实行了其他各大宗教教育(Reflect the fact that the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Great Britain are in the main Christian whilst taking account of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s of the other principal religious represented in Great Brain)。自此教育法令立法后,因无增上缘之助,而此法令亦默默无闻。

  直到1994年7月5日,英国的教育部长、大英王国大主教与全英国科教书决策委员会主席三人,招集了全英国各大宗教代表会议,正式推广与促进此新教育法令之实施,宣布政府主办之公费学校的所有学生由五岁至十六岁,在中学(GESC)会考之前,必需研读五种宗教科目,即基督为必修科外,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等,由各地方教育部与学校磋商,选读其中之四科。

  据知中学会考之宗教考试,最少要考其中二科,即基督教必考科与另外任何一宗教科,所以各私立学校亦不能例外。

  1994年,全英国教科书决策委员会公布了二种模范教科书与课目选择之指南,以资促进与协助辅导各学校对此新教育法令之实行。

  全国一百零八个大小州郡以此为依据,分别制订出各自的宗教教学大纲,譬如肯特郡(Kent Country)为全英国最大之州郡,亦拥有最多学校(共有六百三十所中小学校)。此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议决公布,并指示其所管辖之所有学校,选择佛教为第二宗教必修科(基督教是当然的必修科)。

  据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韩利普先生(Mr. Hannibal)所言,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教育部宗教组的官员,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乐意,并积极促成佛教在每一所学校成为正修科。

  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佛教能得到承认,并由政府立法,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之正修课,不但是在英国,就是在全世界(除东方的泰国与斯里兰卡以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实为史无前例的创举。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英国将成为西方佛教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这对整个西方社会又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何佛教会成为英国中小学教育正修课 

摘自“希热多吉居士”文章

       英国国会立法佛教成为英国各中小学校的正修课 ,据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韩利普先生说,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佛教成为正修科。

      检索了一下此消息的出处,发现其背景很有意思,也反映出佛教在英国发展的现状:

      1988年,英国进行了教育政策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针对宗教教育方面作了空前的改革。传统以基督教为唯一宗教教育的法案被“1988年教育修正案第九条第三款”(The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Section……9(3))代替,改为中小学宗教教育。但是此教育法案立法后,因无增上缘之助,故而此法案一直默默无闻。
 
      1994年7月5日,英国的教育部长、大英王国大主教与全英国科教书决策委员会主席三人,招集了全英各大宗教代表会议,正式推广与促进此新教育法案的实施,宣布政府主办的公费学校的所有学生由五岁至十六岁,在中学(GESC)会考之前,必需修读五种宗教科目,除基督教为必修科外,选读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等宗教中的四科,具体科目由各地方教育部与学校磋商决定。

       中学会考的宗教考试,最少要考其中两科,即基督教必考科与另外任何一宗教科,各私立学校亦不能例外。1994年,全英国教科书决策委员会公布了二种模范教科书与课目选择的指南,以促进与协助辅导各学校对此新教育法案的实行。

      全国一百零八个大小州郡以此为依据,分别制订出各自的宗教教学大纲,譬如肯特郡(Kent Country)为全英国最大之州郡,也拥有最多学校(共有六百三十所中小学校)。该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议决公布,并指示其所管辖的所有学校,选择佛教为第二宗教必修科(基督教是当然的第一必修科)。

      据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韩利普先生(Mr. Hannibal)所言,佛教以缘起法、四圣谛为基石,符合当今科学,易为西方人所接受;倡导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又主张和平、非暴力,对提升社会道德、维护社会安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教育部宗教组的官员,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乐意,并积极促成佛教在每一所学校成为正修科。

      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佛教能得到承认,并由政府立法,列为全英国中小学校之正修课,不但是在英国,就是在全世界(除东方的泰国与斯里兰卡以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可以预见,这对整个西方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一九○六年英人杰克森(R.F. Jackson)在海德公园(Hyde Park)宣扬佛教教义,并自营书店,流通佛教书籍之后,佛教渐为一般民众所知晓。一九○七年,他与多人在伦敦发起成立“不列颠爱尔兰佛教会”(Buddhist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以研究佛学为宗旨,并推举戴维兹教授为首任会长,阿难陀.弥勒长老(Anada Metteyya)为副会长,成员大多为学者及高知识分子。

       弥勒长老俗名贝尼特( Charles Henry Allan Bennett),生于伦敦,于十八岁时展读阿诺德的《亚洲之光》之后,大为感动,于一八九八年至锡兰学佛,一九○二年在缅甸披剃出家,法名弥勒,一九O三年在仰光召集佛教徒成立“国际佛教会”,在哈拉翁夫人(Mrs. Hla Oung )的资助下,组织弘法团到英国展开弘法工作,使佛教在当时受到瞩目。一九二三年,弥勒长老逝世。“不列颠爱尔兰协会”成立二十年间,重要干部老成凋谢,幸有培因(Francis J. Payne),继续把会员聚合起来,在艾萨克斯会堂(Essex Hall)主持一系列的佛教讲座。一九二四年,他发起创办“佛教徒联合会”(Buddhist League),自任第一任会长,虽然不久也解散了,但他仍以无比的热忱继续演说佛法,度人学佛。

      一九二四年,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合并灵智学会伦敦分会与“不列颠爱尔兰佛教会”,成立“佛教协会”(The Buddhist Society),自任会长,出版《中道季刊》,撰文著书,宣说佛法妙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赴各国访问,得到缅人支持,在伦敦印刷各种刊物,宣扬佛教,并将日本铃木大拙的著作介绍给英国民众。可惜自韩福瑞于一九八三年逝世后,“佛教协会”也随之没落。

       摩诃菩提协会的创办人达摩波罗(Anagarika Dharmapala)志在复兴印度佛教, 有鉴于弘法工作的重要,在一九二八年组织“佛教布教团”(Buddhist Mission),派遣法师轮流驻英弘法。一九五四年,在该会协助下,锡兰佛教徒在伦敦创建“伦敦佛教精舍”( London Buddhist Vihara),这是南传佛教在欧洲的第一座佛寺。一九二八年秋天,太虚大师环游世界弘法,从法国来到英国,受到摩诃菩提伦敦分会及伦敦佛教会的热烈欢迎。大师希望在欧洲设置“世界佛学院”,伦敦的佛教徒被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所感召,立即组成“佛教委员会”以为响应,可惜在大师赴往他国弘法之后,委员会的工作就告停止。

       一九六四年,泰僧智成上座(Nansiddhi)与随侍翻译——帝须达多(Tissadatta)比丘,应加拿大籍比丘阿难陀菩提(Anandabodhi)的邀请,在泰英两地信徒的出资供养下,远赴伦敦弘法,受到西方高知识分子的欢迎,泰国皇室认为在英国组织僧团有其必要,所以在一九六六年成立“佛光寺”(Buddhapadipa Manastery)。

        一九六七年,僧护法师(Ven. Sangharakshita)深感英国佛教若要在西方落实发展,必需在经济上独立自足,并且在戒律上予以改革,因而组织“西方佛教僧团之友”(Friends of the Western Buddhist Order),展开他的革新佛教运动,以实践八正道中的“正业”为弘法的经济后盾,在世界各地成立禅坐中心及餐馆、印刷、建筑等各种合作事业。

        六○年代,西藏喇嘛纷纷出走西方,藏传密教因此传入西方,例如:一九六七年,阿贡仁波切(Shetrop Akong Tarap)和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在英国创立的“三耶林西藏佛教坐禅中心”(Kagyu Samye Ling Tibetan Center)及奇美仁波切(Lama Chime Rinpoche)创立的“康藏之家”(Kham Tibetan House)等都是噶举派的寺院;一九七七年,提列因仁波切(Karma Thinley Rinpoche)及其英籍法嗣塔耶(Jampa Thaye)所创的“萨迦派佛法中心”(Thinley Rinchen Ling)是萨迦派的寺院;一九七六年开办的文殊师利佛学院(Manjushri Institute)主要在宣传格鲁派教义;索甲仁波切(Lama Soygal Rinpoche)主持的“莲华生佛法中心”(Dzogchen Orgyen Cho Ling)则是宁玛派的寺院。七○年代,日本佛教传入英国。像“斯卢所洞修道中心”(Throssel Hole Priory)、“英国净土真宗协会”( ShinBuddhist Association of Great Britain)、“英国真言宗佛教协会”(The Britain Shingon Buddhist Association)等分别属于曹洞禅宗、净土真宗及真言宗系统。

        一九九○年十一月,星云赴欧洲弘法暨成立佛光会,途经英国考察时,赋予当时正在当地深造的依益法师及永有法师两项任务:一、在伦敦成立道场;二、在当地成立佛光会。他们不负众望,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在伦敦最热闹的牛津街及里仁街侧,觅得一座基督书院(The Institute of Christian Studies, opened by ArthurMichael Ramsay in 1973)作为寺址,旋即筹组伦敦佛光协会,并于翌年四月邀请星云前往主持成立大会暨佛学讲座,承蒙当时台北驻英代表莅临参加。道场于六月二十日与屋主签约,经装潢后,在九月二十八日落成,名为伦敦佛光山,一九九三年七月,又应曼彻斯特信众的要求,于该地成立曼城佛光山。一九九四年,雅适士市许琼华女士舍宅为寺,供法师领众薰修。星云于一九九四年八月应邀至英主持佛学讲座,并为曼彻斯特佛光协会、雅适士佛光分会主持成立大会,英国佛光山的道场及佛光会合作无间,经常协力举办各种多元化的弘法活动,例如供僧法会、冬令营、才艺班、中小学教师研习营、各国寺院巡礼、中文班、慰问老人院、捐血救人、家庭普照、信徒联谊会、素食品尝会等,其中一九九四年元月,由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及台北驻英代表处主办,伦敦佛光山协办的第一届伦敦海华文艺季,内容包括书画展、音乐演唱会、国剧、舞蹈等,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同年由伦敦佛光协会暨伦敦佛光山主办的梵之旅——佛教艺术季与中华文化系列慈善义演,有来自十国,三千多人共同参与,台北驻英代表暨伦敦数位国会议员及当地侨领等贵宾均莅临观赏,全部门票收入都捐给英国医疗机构,反响热烈;一九九五年,曼城佛光山暨曼城佛光协会在皮卡迪公园(Piccadily Garden)及唐人街举办的庆祝佛诞园游会,当地市议员及政府官员均前来游观,并获曼城首报《曼彻斯特晚报》全版报导;同年的僧宝节,伦敦佛光山于汉摩斯密千人大会堂.

        佛学研究 1788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立后,殖民当局鼓励对印度巴利语和梵语的研究。英国传教士克拉夫于1824年发表的《巴利语语法和语言》为其滥觞。随着法国东方学家鲍诺夫与拉森发表了《巴利语论集》(1826年),英国传教士斯宾塞发表了《东方僧门》(1850年)和从僧伽罗文译出《现代佛教手册》(1853年),这些著作引起了西方学者最初对佛教的兴趣。1833年英国驻尼泊尔公使霍格森在尼泊尔收集了大量梵文贝叶经文献,分赠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鲍诺夫根据霍格森提供的资料整理出版了《印度佛教史导论》(1845年),在鲍诺夫门下的马克斯·缪勒受英国皇家学会的委托,编译出版了《东方圣书》49册,其中包括了不少佛教大、小乘的经典。英国佛学家李斯·戴维斯夫妇,在1881年建立了巴利圣典协会,把浩瀚的巴利语三藏和注疏用罗马字刊出,并把其中一部分译成英语,这为欧洲的佛学研究打开了大门。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3次到中国新疆和中亚“考察”,掠夺了敦煌千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龟兹文、于阗文、回鹘文和粟特文的佛教经典,这些文献在西方展出后,震动了欧洲的学术界,引起了对佛教考古学、佛教语言学和文献学的兴趣。由于对佛教文学和考古的研究也推动了佛教信仰的宣传。亚诺尔特所写的《亚洲之光》(1879年)和卡洛斯所著的《佛陀的福音》(1897年),用优美通俗易懂的散文和诗歌描绘了佛陀的生平和思想,深受一些群众的欢迎。
  
        佛教传播 20世纪初,英国始有佛教徒,第一个比丘是贝纳特(法名阿难陀弥勒)。他于1898年去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研究佛法,在缅成立了国际佛教会;1908年率布道团去英国传教,但遭到了失败。1906年杰克逊、埃仑等人在伦敦首先组织了英国佛教协会,公推李斯·戴维斯为会长。两年后,改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佛教会,并在利物浦、伯明罕、曼彻斯特、牛津、剑桥和布莱登等地建立分会,出版《英国佛教》;1926年又从灵智学会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伦敦佛教会,并在丹佛、爱丁堡等地建立分支,把《英国佛教》改名为《中道》。这个会提倡大、小乘并行,参加的人数较多,迄今还有重要的影响。1926年锡兰的达摩波罗去伦敦传授佛法,创立了摩诃菩提会伦敦分会。这个组织主要宣传南传上座部的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佛教一度衰落,战后即又复苏,除原有的大小乘佛教继续发展外,还引入了藏传佛教的很多派别。如空仁波且建立的桑耶林西藏中心,土登益希和索巴仁波且主持的曼殊室利研究所等。
  
        近年来,英国佛教徒人数有较大的增长,1970年联合王国有佛教徒约3万人,1975年骤增至8万多人,1980年又增至12万人以上。1970~1978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1.3%,其中藏传佛教信徒约占50%,上座部佛教徒约占25%,大乘禅宗佛教徒约占25%。出现了12个主要佛教中心和45个教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