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本教文献 - 象雄文化是佛教的起源

象雄文化是佛教的起源

 


时间:2015-1-9 10:08:39 作者:陈泠 访问量:

(来源:亚太日报)

      现今,藏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布丹、蒙古国、俄罗斯等地区仍然有很多象雄文明中产生的宗教文化的遗迹和寺庙、僧侣,从藏区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象雄佛法。本文作者进行多方考证,论证中国古象雄文化是世界佛教的起源,现选编如下:

象雄文化的地域起源

      历史和考古记述至少4000年前象雄是吐蕃王朝崛起以前青藏高原最大的文明古国。今天的西藏自治区乃至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藏地仅仅是远古的中华古象雄国的一部份,古老的象雄国以西藏的今天阿里为中心,通过至少十八个部落覆蓋中亚的大片疆土。象雄古国是古代横跨中亚地区及青藏高原之大国。

      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学者图奇的考察,古代汉末成光子、初唐的王玄策、晚唐的刘元鼎、清朝派赴西藏勘绘地图的官员的实地考证,以及当代学者论证象雄就是中华古轩辕国,是我国上古夏(嘉)人和夏王朝在西北和西藏地区的遗族。西藏最早的文明中心产生于以阿里冈底斯山为中心的象雄,象雄的高度文明对于雅隆(吐蕃所属部落)和苏毗(女国,西王母国)产生过强烈的影响。西藏阿里至今的称谓都是沿用了古象雄时代的地名。象雄国以雄侠部落为基础,以象雄王室的发展为主导,而形成的青藏高原最大的部落联盟王国。象雄广大的藏北草原提供了文化交流的便利,象雄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代)、父系氏族时代(新时代晚期金属工具的出现)、金属时代、铜器时代等重要而完备的发展期。象雄文化是集草原文化、高原文化、波斯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大集合中华文化体,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内容的博大性、传播的和谐性。象雄文化通过象雄国浩瀚的疆域影响着广大的中亚文化。象雄国早在至少西元前二十世纪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史称古象雄文明。象雄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象雄文,也就是今天藏文的前身。

象雄遗址

      象雄,汉籍中称之为“羊同”或“杨童”;羊同分为大羊同和小羊同。古象雄部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并经历了较有影响的十八代等象雄王朝。象雄鼎盛时期,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十分广阔。

      据著名学者尕桑坦贝见参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及其它历史研究学术记载,象雄地域分三部分:里象雄、中象雄、外象雄。

外象雄中心孜珠寺

      按照今天的地理划分及西藏象雄文化遗迹考察认为象雄的历史疆域应该是西藏西北部包括现在的阿里地区以及那曲地区的西部,日喀则的吉隆、仲巴和萨噶县,包括拉达克和今天的印度与尼泊尔北边的一小部分,西边包括喀什米尔和巴尔提斯(今天巴基斯坦东端),北边包括广漠的羌塘草原即今那曲和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南部,东边基本上以长江为界,到达今天那曲地区东部和昌都地区北部,几乎囊括整个藏区。在一些史籍中甚至把黄河源头地区和澜沧江、长江的上游(含今甘孜州西部)统计于“外象雄范围”。曾经生活在这个疆域上的藏族先民认为他们是象雄的庶民。藏族的先民曾经驰骋半个中亚,与波斯、阿拉伯、突骑施都产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亚历史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文字考古上可以知道古喀什米尔语和古旁遮普语中找到了许多与象雄文字母和现代藏文字母相似或近似的字,而且现代藏文的四个元音符号在古喀什米尔语种都有,只是第四个符号比较直一些罢了。象雄文的元音和辅音的数量和现代藏文完全一样。今天藏语中的橄榄、苦参等药名仍用象雄语词,从而更可以看到象雄文化对于古代乃至现代的文化影响是强烈的

      象雄文明早已通过陆路传递到印度。早在象雄文化从起源到传播时,出生在象雄国的佛陀敦巴辛饶就已经亲自传法而走过。如今在俄罗斯、印度、尼泊尔、不丹、外蒙古等地方仍然有很多人称自己为象雄人的后裔,传播象雄佛法的雍仲本教寺庙依然存在,传承著古老的象雄文化。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出使西域的路径根据唐仪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记载的内容来看,是从今天西藏的阿里进入印度的。随后走过这条路的僧人还有道希、玄台、道却、道升、玄惠等,也有人把这条路称为麝香之路。这条传播象雄文化的路历来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在很多藏区的考古还发现早在印度佛教进入藏区之前就存在佛塔、寺庙的大量遗迹。

      “香巴拉”是佛教时轮金刚乘中一净土的名字,也就是释迦牟尼讲述时轮金刚的地方。由贵种王朝世领其地,该地状况八瓣莲花,跟象雄国的八瓣莲花形的俄摩隆仁也就是象雄敦巴辛饶.米沃出生的地方一模一样。

      《琉璃宫史》一部被佛学界和史学界认为是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史中讲述了佛教的起源。从佛教缘起世界之说的地理概貌可瞥见与西藏冈底斯山一带及其冈仁波齐峰的地貌吻合的一些论证。由此可见佛教地域起源以阿里为中心的象雄文化的又一力证。

象雄文化意识形态对印度宗教及佛教起源影响

       象雄文化在象雄经书中记载有一万八千年,其实这一万八千年应该从象雄文化的原始意识形态到融合不同地域文化,形成昌盛发达的文明期,到最后被吞并弱化,被传承在各个文化中。

      象雄文化以阿里冈底斯山一带冈仁波齐为中心而发端,从初期敬畏宇宙自然,开始对神山、圣湖、神灵等原始崇拜,列为原始的“本”的意识形态,然后逐渐形成了象雄文化中各个有所仪式或内容区别的“本教”,例如笃本、恰本等等,比较混乱的存在在象雄文化中。萨满教就是属于象雄文化中本教早期的一类教派-以杀生祭祀、,巫术、占卜等为主要的仪轨。

      随着象雄文化的发展,又对古代医学、星象学产生深远影响。星算就是青藏高原最初的天文学。文化需要进化到,提升到文明,象雄国的佛陀敦巴辛饶.米沃将这些原始的各个形态的早期本教文化经过提炼、总结、提升形成了有组织、教规和系统的象雄佛法。提倡以慈悲心为概念,改变杀生祭祀的做法,用糌粑、木头等造像模型供奉替代对动物的杀生祭祀。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辛饶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将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亚等广大地区传播,影响着古时印度教、耆那教、后来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出生后,精通相术、能预知未来的阿私陀仙人为其测算:释迦牟尼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种好,在家则成转轮王,出家则成佛陀。在释迦牟尼出生前就具备轮回转世概念,精于相术预知未来这些都是冈底斯山象雄文化的意识形态。

      象雄的雍仲符号卍、牛、虎蛇、太阳、火、菩提树(宇宙树)等的崇拜都被古印度文化吠陀文化所吸收。可见象雄文化对于古印度意识形态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的影响。

      象雄文化的三界观把整个宇宙分为三层,上界神界,中界年,下界鲁界。天界又有十三层,居住着各种不同的神祇。象雄文化中重要的龙蛇的图形代表了这种对鲁的图腾崇拜。释迦族是达罗毗荼人他们神话的核心是对生命力的认识。他们认为蛇是兴旺人宅,财富的象征,这些都与象雄文化的意识形态内容相一致。

      冈底斯山位于人间的中心,是三界宇宙的中心,是贯通宇宙三界的神山,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信仰实体。佛教中的三届宇宙观也是受上述冈底斯山文化圈也就是象雄文化影响的结果。

      世界的神山,宇宙的中心冈仁波齐峰自古几千年来被藏教、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供奉为统一的神山而朝拜。从海内外藏学专家的论证不难看出大自在神崇拜和耆那教、佛教等古代印度的宗教信仰在各自的认同中都是不谋而合,证明它们与冈底斯山的象雄文化的联系。至今,耆那教和佛教信徒们仍将冈底斯山和玛邦雍湖作为他们最神圣的神山和神湖来朝拜,坚定地认为朝拜冈底斯山神山和玛邦雍措湖圣湖可以使今生平安如意,为来世解脱广结善缘。


冈仁波齐峰

      佛教护法神金刚怖成为大自在天的化身并仍栖身冈底斯山,说明了冈底斯山崇拜在印度吠陀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两个不同文化传统中的连续性。冈底斯山作为大自在神崇拜的发源地,时间和空间以及文化传统的变异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层文化内涵,证明著象雄文化在其南传印度的时间和空间上所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除了大自在神派以外,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与冈底斯山有密切联系的印度宗教派别是耆那教。耆那教是最早的印度宗教,早于约2700年的婆罗门教。此派主修苦修、裸修。

      耆那教从其创始人至第二十五位教主玛哈吾时,释迦牟尼才降生人间(约西元前625年,距今约2639年),并且认为玛哈吾和释迦牟尼产生过某种接触和联系。据耆那教历史上著名的二十五个教主之首的耆那本人,就因其长年在冈底斯山苦修得道而创立此教。他苦修的地点在今天的冈底斯山上绛扎寺附近的佛座岩。耆那教主张灵魂不灭,轮回转世的学说,笃信因果报应。这些同样是佛教教义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显而易见,也就是说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佛教著名的观念

      在吐蕃的存在不仅早于佛教的传人,而且早于佛教的产生。这是极有可能属于冈底斯山特有的象雄文化内容,是吐蕃先民象雄文明对人类历史的一大贡献。此外,印度早于佛教的古老耆那教不杀生,无论僧俗绝不食肉,过著非常严格的苦行僧生活。这同样与佛教的精神不谋而合。

      苦修和禅定,瑜伽行者或苦行者的常见盘膝打坐式是象雄文化的特点所在,而佛教是沙门思潮(不生子、行苦行,枯坐终日不动,重视禅定。解脱是宗教修养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社会上对释迦牟尼佛陀的一般称呼为“沙门乔答摩”。释迦牟尼来自于释迦是释迦族人,牟尼成为苦行者,仙人或圣人统称,汉译为寂寞获取智德。从中不难看出释迦牟尼出生的

      释迦族一直受苦修和禅定的影响,也影响着后来出生在约西元前625年的释迦牟尼。在小乘佛教史的《琉璃宫史》中记录著释迦牟尼作为悉达多王子禅定、苦修成佛的经过。 “四谛”是佛教各派别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是释迦牟尼在修行思考中结合象雄文化的象雄佛法而提炼、总结并提升出来的觉悟法。

      佛教的辩经即藏教的“因明学”是象雄文化中象雄佛法的精华之一,众所周知释迦牟尼是在与正统的婆罗门教的辩论、对抗中产生而来。而辩经的根本形式是象雄文化中来的。

象雄宗教形式及体系与佛教对比

      在远古的象雄文化中产生的原始“本”的意识形态、到各种“本教”的初步象雄宗教体系,到系统化的有组织的象雄佛法,其中的“本”最早的概念是念诵的意思,不停地念诵。而佛教念诵经文的形式与其一致。

      作为象雄王国穆氏王子诞生的佛陀敦巴辛饶.米沃,他将产生上万年的象雄文化中已经存在的多种原始本教的意识形态灵魂不灭、业报法则、因果轮回,经过系统化、组织化,重要的是加入了慈悲心的解读,形成了完整的九乘教法和教义,就是象雄佛法。从社科院目前正在翻译的国家重点专案《象雄大藏经》中能看到佛教理论的根源所在。就此敦巴辛饶.米沃成为

      今天称为佛教教法早于释迦牟尼的总结者和宣导者。《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都有记载称,象雄人辛饶米沃此后亲自作为译师,将从象雄文明中提炼总结的教法“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藏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前往印度、汉地、木雅、尼泊尔、乌仗那、萨霍尔、门隅、契丹、回纥等地传播,使此教法成为不灭之教。

      在沙门思潮中的“人生解脱”也正是象雄文化中的象雄佛法的核心,佛教的全部学说,基本是按照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一主题又集中在四谛说中即苦集灭道。这些都与象雄文化中的佛法内容相一致。比如象雄文化中的著作《九乘理论》把人的思维归纳为九个层次,对修行人而言形成了人天、独觉、唯识、中观、行部、事部、瑜伽、无上瑜伽、至顶大圆满等九种乘的思想。每个乘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明确的目标和修行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就是“明空无别。还有《大圆满前行法海》中,重要的就是讲如何寻找到解脱之路。

      释迦牟尼总结的佛教与象雄文化中象雄佛法中的宗教体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宇宙的起源观

      从宇宙起源观上看,两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教派都认为最初的外部世界是一片无边无际混沌相合的虚空,都认为“风是形成外部宇宙的唯一原始动力。在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上认识也很相近,象雄大藏经认为是露珠上的微粒,佛教说是大海里的泡沫。

★信奉的神

      从信奉的神看:萨智艾桑、贤拉俄噶、桑波本尺、贤饶米波是象雄文化中雍仲本教的四个主神。贤拉俄噶是智慧之神,他在象雄文化雍仲本教的作用与佛教中的无量寿佛是一致的。萨智艾桑被象雄文化雍仲本教尊为万物最早的母亲,佛教中的般若佛母被看作佛陀的母亲。贤饶米波与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下凡普渡众生。象雄雍仲本教的最高准则以及赖以获得悟道的上师,近乎金刚乘中的阿弥陀佛,叫贡都桑布(普贤)。普贤在宁玛派和其他一些教派里被尊为“众佛之父”。

      在佛教中所说的法性、法身,即象雄教法里所说的报身、受用身。从哲学意义上来考虑,普贤代表最高的终结,在象雄文化雍仲本教教法中被称为本古,即“返真归本”,两者的含义十分相近。

      两教的护法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同象雄文化中的佛法雍仲本教一样,佛教怒相的数目也不少,很多是一致的,多半是三头六臂,有猪头、马头、牛头和虎头。而这些多臂神和兽身人面或兽面人身的造像都是象雄文化和宗教特有的形式。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主要讲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没有讲到有关一神或多神崇拜等。释迦牟尼在总结佛教时由于受到象雄宗教的影响和启发,佛教在其内容中也更多的显露出象雄宗教的特点和结构。

      象雄文化中的象雄佛法的神祇后来也一直被佛教神祇中供奉,如十二旦玛。

 ★亡灵的超度

      佛教与象雄宗教雍仲本教都在人死后迎请喇嘛念诵《解脱经》或叫《度亡经》,以便让死者灵魂摆脱中阴,进入善趣,甚而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天堂。

★佛教大乘菩萨乘与象雄的教法“章松”相顺,两法的见地是相同的,都是“通达两种自我”。

★佛教的符号“卐”被认为是咒护或是宗教的标志,是太阳或火的象征,是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在西藏考古发现的至少4000年以前的岩画中就存在这个符号了,象雄文化中在古老的日土县岩画考证中证明“卍”,“卐”两个符号都是与太阳与火的崇拜有关,用太阳神的图形作为母体,左右旋都是存在的。后来由于人为的区别和定义一些需求而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了。在对汉地佛教的考古中也证明一些寺庙中的早期佛像造像中就存在象雄文化宗教雍仲本教的“卍”符号,说明了象雄文化当年对于汉地的影响。


图为释迦牟尼胸前的“卍”符号清晰可见

★绕佛、转经轮的起源早在古象雄就有了,象雄的敦巴辛饶.米沃如来佛祖传教“四门五库”法时,就早已经给弟子们讲明了“四书五库”供佛、礼佛、绕佛塔,转经筒等的功德,从此形成了弟子拜见前辈时礼拜三次,绕三圈的习惯,绕佛、绕塔、转经轮的风俗也因此而传入世界各地。

相关历史涉及佛教起源和象雄文化状况

      释迦牟尼出生在释迦族中。据专家论证释迦族来自阿萨姆地区,此地区是蒙古人种的受象雄文化初期萨满宗教影响的一处地方。在释迦牟尼出生前释迦族就有自己的宗教体系,即佛教的前身,并且他们可能最初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应该都是属于古象雄后裔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象形沙巴文的。)都与冈底斯山的象雄文化密不可分,并且修习禅定。

     释迦牟尼有感于人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对当时婆罗门教种姓制度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因此在释迦牟尼之前的古印度就已经有了寺庙和教法,而这些教法因该是敦巴辛饶.米沃从象雄传播过去的有系统,有教规,有组织的象雄佛法。释迦牟尼创造佛教并不是凭空而起的,任何的宗教体系都是经过人类长期对宇宙自然观的总结,每一位发扬者都是智者和导师,都不断地将体系完善。

      总之据说从西元前6世纪产生佛教,到西元7世纪佛教进入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趋消失,由此可知佛教并不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舶来品,是从中国古象雄文化中借鉴的教法。

      今天藏地除了象雄佛法的雍仲本教,还有结合了象雄文化与印度佛教的形式存在着宁玛、萨迦、噶玛噶举、格鲁等众多派别的藏地佛教。至此象雄文化及文明以适合统治政权的文化和宗教形态,适应高原生存的形式和信仰形态遗存在藏地人民的血液中乃至影响着中国及世界。

      佛典上总讲:中国有大乘根器,是佛法归处。印度如今已经几乎没有了印度佛教根基,这也正说明了,印度佛教的觉悟者释迦牟尼佛佗的思想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象雄文化发展出去的,因此回到中国是中华民族象雄文化和象雄佛法根源的回归,佛教才可能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壮大。